陈兴华个人简介
陈兴华,河南南阳人,1952年出生于西峡县西坪镇,供职于陕西省商南县,职业音乐家。二胡和弦乐教学理论家、教育家,中国乐器发明家、改革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特聘技术顾问,风灵乐器集团特聘艺术顾问。西安音乐学院二胡专业进修生,师从丰芳老师。
研究成果
加强二胡(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苏州北塔乐器厂合作)
音准训练仪(与深圳蔚科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
贝拉系列弦鸣乐器(与凤灵集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合作)
二胡基础教学体系(见上海音乐出版社《二胡实用教程》等)
出版专著
二胡实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12月初版)
二胡快速入门通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10月初版)
二胡演奏歌曲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3月初版)
二胡演奏教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
主要论文
试论戏剧乐队三大件的组合及豫剧二胡的改革,《乐器》1984年第二期
民族拉弦乐器的新品种——宛胡,《乐器》1986年第四期
论左手手力在二胡演奏中的应用及抠音技巧,《南都学坛》2001年增刊
谁来为二胡松绑,《乐器》2002年第五期
二胡琴杆的应力问题,《乐器》2003年第四期
从乐器基本属性谈二胡改革改良,《乐器》2003年第八期
多样化的二胡,《中国乐器》2004年第六期
二胡上有三种音准形式,《乐器》2004年第七期
改革的悖论使我们再看二胡,《乐器》2004年第八期
二胡演奏中的张力技法,《南阳艺术教育》2004年第八期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小玩意儿”——音准响应仪,《乐器》2005年第三期 什么是二胡演奏技术的基本功,《南阳艺术教育》2005年第十一期
民族拉弦乐器的新设想-交响化民族弦乐建设的有关问题,《乐器》2006年第五期
一种新的弦鸣乐器共鸣体初制简介,《乐器》2006年第十一期
二胡演奏音准问题的成因与解决,《乐器》2009年第三、第四期
贝拉弦乐系列乐器的研制,《乐器》2009年第六期
以上陈兴华简介资料依据:上海音乐出版社《二胡演奏教学概论》。
文/梦迪 莫恩
在笔者多年的采访中,还未曾见过既能完成一种专业学科的教学体系,又具备创新设计完整套系的弦乐器之人。陈兴华可谓是二者兼得的人。他既是音乐家,又是乐器发明家、改革家。
作为乐器改革家,陈兴华对传统乐器的改革改良采用整体设计思维;作为乐器发明家,他所创新的乐器不是以单件单支而论,而是多达数种套系。他使中国的弓在外可以拉四条弦的弦乐乐器从无到有得以产生,他还对大小提琴和吉他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从而开启了提琴等世界性乐器中国化的进程;而作为音乐家、二胡与弦乐教学理论家,陈兴华使二胡在所有器乐学科之中首先完成了教学体系,仅此,便可使他实实在在地跻身于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之列。也正是由于他作为音乐家参与创新乐器的设计制作,从而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和规模化的产生。
一
1952 年,陈兴华出生于河南省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童年时他听到的美妙乐音,是离家不远处的寺院飞檐上“铁马”发出的声响。1969 年,17 岁的陈兴华第一次摸到了二胡。那把低档的二胡没有底托,两条丝弦套住底柱勒在皮边上。在换上钢丝弦之后,那皮边就被钢丝勒出深槽。陈兴华怕钢丝弦损伤了皮面, 葫芦琴系列便用一块铁皮弯成直角垫在皮边上。
后来,陈兴华尝试自己制作乐器,没有木料,他锯下半支腰鼓,动手制作了一把大胡用于学校乐队之中,当时他还为大胡写了简化音型的分谱。陈兴华还自作词曲,创作了一首抒发接班人情怀的行进歌曲,煞有其事地在班上教唱同学。可以说,陈兴华的艺术活动,起步于 55 年前的 1969 年。几十年来,他对音乐艺术的钟爱之情始终未变。
1972 年,凭着会演奏二胡、制作大胡的“本领”,陈兴华被邻县陕西商南的个专业团体录用,从此他拥有了一把档次稍高的二胡。这时,他已经整整 20 岁了。在这个基层音乐团体里,陈兴华从演奏员、作曲直至后来担任乐队队长、团支部书记,最后升任副团长。在他任副团长期间,对这个基层团体进行了系统的体制改革与艺术形式的创新,使之成为省内最具活力的专业团体。他所创作和参与创作的作品多次经由省市直达北京展演并获奖,对于一个基层团体而言实属不易,也极为鲜见。从中可窥见陈兴华的创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二
正当陈兴华踌躇满志地打算创作更多作品、奉献更多的艺术成果之时,命运之船却偏离目标驶入另一个方向。种种意想不到的变故,让陈兴华离开了那个曾经付出许多心血的艺术团体,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南阳家中。在失去固定收入后为谋生计,他只好重操旧业开始执教二胡。可当他使用着由当地书店里买回的二胡教材时,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他觉得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教材。于是,他便根据自己的设想去编创写作二胡教材。
陈兴华的第一册专著《二胡实用教程》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约请了对二胡艺术发展有过杰出贡献的著名音乐家刘文金老师作序。刘文金老师明确肯定了陈兴华所提出的二胡教学体系,序言中他称陈兴华所著的《二胡实用教程》涉及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归纳提升的理论体系”,相对之前的理论体系而言,“无疑是一种超越和创造”。
此外,刘老师在序中还谈及了他和一位著名的二胡艺术家朋友(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关于二胡演奏法书作的通信、对现有二胡教材的看法和认识、《二胡实用教程》所给予他的“全新的感受” 等等,这些都是对于陈兴华这个“在野”音乐家的专业教本的极为重要而且权威又并非客套的评价。
《二胡实用教程》出版面世二十年来,并未受到任何质疑或异议。作为器乐学科中第一个教学体系的完成人,陈兴华已跻身于最有成就的音乐家之列。
《二胡实用教程》出版 8 个月即获重印,上海音乐出版社费维耀社长曾透露,他力排众议并婉拒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某位领导的同题书稿,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味道。在十年之内,陈兴华的四册二胡教学专著均在上海音乐出版社这一著名的音乐出版社相继出版并多次重印。陈兴华由此成为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四册二胡教学专著的唯一一人。
《二胡实用教程》的出版获得圈内人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正当所有人都认为陈兴华已功成名就,可享受他人穷尽一生也无法获得的学术成果时, 陈兴华却非常清醒地开始向新的目标进发了。他说, 二胡教学体系的完成是对于已有学科的教学而言的, 而自己以后的工作则可能要创立新的学科。陈兴华的人生定位和目标,是在乐器改革、改良、创新实践中有所作为。
三
在学生时期,陈兴华的乐器创新活动就已开始了。而在参加工作之后的 1975~1985 年间,陈兴华设计制作了一种定名为宛胡的乐器,这一课题后在陕西省文化厅立项,由省厅拨付研制经费,研发制作直至最后组织鉴定(陕西、河南两省的音乐家协会与音乐院团、音乐院校参与鉴定,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王基笑亲临会议)。这项创新已作为当地最为重要的文化成果载入地方史志, 并参加了 1986 年文化部在京举办的全国文化科技成果展览会。
至《二胡实用教程》出版之后的 2005 年 6 月,陈兴华完成了一种全新的弓在外可以拉四条弦的乐器。 2012 年 5 月,陕西省文化厅厅长一见到这件乐器便盛赞:你这是世界级的发明!并当即决定向文化部上报,同时即向陈兴华所属县局作出工作指示。
这种定名为贝拉琴的乐器经由不断的深入认识与反复制作,先行完成小、中、大、低四型号的木系列,后最终选型确定为竹壳箱体。2013 年由陕西、江苏两省文化厅同时上报最终由江苏省文化厅在国家文化部立列科技创新项目,为该部七十余年来唯一具有独立承担人的乐器科研课题。2017 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优秀设计金奖。一种乐器拥有此两项国家政府荣誉,实属唯一。江苏省泰兴市政府为该课题在文化部成功立项,拨付大笔资金(160 万元)以为奖励和制作经费。原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会长、凤灵乐器集团董事 K 李书为陈兴华提供了优越、 周到、舒适的生活条件,特聘陈兴华为驻厂专家进行研究。至 2019 年完成小贝琴、中贝琴、优贝琴、大贝琴、厚贝琴、低贝琴全系列六种型号弦乐乐器的制作。至此,贝琴以其完全创新的外形和结构, 以及乐器与竹雕工艺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打破了大提琴一统天下的局面。贝琴、大贝琴与众不同的造型和发音原理令专业人士耳目一新。其中大贝琴由北京竹乐团在舞台上使用近十年,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和宣传作用。
此后,陈兴华又完全仿照自然物葫芦形状设计了葫芦琴。葫芦琴的琴形较之大小提琴有着显著的区别,可作为弦乐系列与之并驾齐驱地应用于华乐交响乐队。
在设计制作葫芦琴初步成功之后,陈兴华又把葫芦琴结构的一些调整方法用于大小提琴并定位为华氏提琴,他称,这是在对提琴乐器的中国化作一些尝试,他相信这些尝试能够取得成功。从 2015至 2022 年,陈兴华又涉足弹拨乐器的改良,他设计的弹拨乐器含高、中、低系列,已经进行了十数次的迭代制作,至 2024 年,他设计、制作的系列弹拨乐器最终选型为宝琴系列。其中怀宝琴作为高音乐器与台宝琴、 立宝琴构成声部完整的弹拨乐系列组合,可
以完成严. 谨的弹拨乐四重奏。宝琴系列又可以看作是中国化了的吉他和尤克里里。
世界有四大乐器,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吉他,一个朋友曾笑着对陈兴华说:“除钢琴之外,另外三种乐器的中国化进程将由你开启了。” 陈兴华似乎有着无尽的乐器创新能力。除以上四个创新乐器系列之外,他又推出了两个单件乐器,其一为和琴,另为今筝。
试想有哪一个人可以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之内,完成这样不同规模、不同种类、系列化、多件数的创新乐器呢?
四
有人云:创新乐器是一种难度最高的艺术活动。 陈兴华深以为然。在陈兴华的人生中,他首先完成了二胡教学体系,之后又以一人之力完成了系列拉弦乐器、弹拨乐器的改良、创新的课题。两项重大课题的完成,需要付出多少心力与智慧?
陈兴华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维度。他曾明确提出,乐器与武器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工具。 “我曾反复叮嘱我那在美国的理工学霸儿子,不要涉足军工武器行业,而他目前是世界著名企业的医疗设备的研发工程师。”说起这些,陈兴华一脸的自豪。 当年,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二胡适配制作低音拉弦乐器时,陈兴华一开始就是在整体考虑制作弦乐乐器。这种认识能力确非常人可比。陈兴华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可以看他的四册专著,所有内容完整链接,浑然一体,提纲张目,统诸一系。其论述层层递进,直达根本。他定义了二胡演奏教学的各种名词术语,并把这些定义推敲到凿凿无误,二十年至今毫无异议。 再如调的五度循环,基本乐理讲了几百年,还从未有把这一基本理论与音乐教学进行联系的。二胡专业教学也快一百年了,直到陈兴华才把弦式的五度循环与调的五度循环联系起来,给二胡教学也提供了实操的便捷,从而为二胡教学体系的建设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找到了最为可靠的依据。具有探根究底的勇气与毅力,才是完成这一体系不可或缺的动力。陈兴华不仅具备创新意识,他还有着很强的文字功底。四十年前,他就在刊物上发表论文,他写的大量专著也说明,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缺乏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会制约人的创新思维,对音乐家而言,艺术体系的创建也无从谈起。
陈兴华作为音乐家又实际进行创新乐器的研发, 这不同于仅是作为音乐家的指指点点,也不同于仅是制作家的闭门造车。他的研发制作一开始就产生于实际操作,如贝拉琴的直立音板设置,就是产生于对二胡反复的直拉与横拉的对比之中。再如他从一开始就作弦乐而不是作单件乐器,就是由于他在总谱写作时的弦乐思维及其对二胡局限和缺陷的深刻认识。对于台宝琴的设计也是由于他对现有的弹拨乐器性能的不满,从而构思具有健全的和声功能的乐器,以填补空白。他坦言:“是二胡、小提琴教学的相关问题催生了怀贝琴及怀宝琴的设计制作,也体现出我对于相关乐器演奏教学的系统性思考与安排。”他介绍道:怀宝琴、台宝琴、立宝琴的定弦设计,体现出我对几乎所有的弹拨乐器定弦方式与演奏性能的了解和熟悉。
若是不懂音乐或者思想维度达不到相应高度来进行乐器创新,其结果可想而知。还有必要一说的是陈兴华的做事为人之道。只要看一看“全国首届乐器设计大赛”,且不论前面所说的四个系列另两支八种十数件乐器参赛,只说陈兴华身在美国,竞可联络五个厂家合作共同参赛,获奖的荣誉全部给予合作厂家,足以说明陈兴华与合作者的感情浓厚,他的格局和胸怀可见一斑。记得当年陈兴华的二胡选题,竞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这一国内著名出版机构连续合作四次,四册书的责任编辑王亚平老师称赞陈兴华:“你是一个很好沟通的人啊!”陈兴华与人为善、低调矜持、不事张扬,他的共享观、整体观与长远观,是他的正直、真诚,包容谦让、躬身实干等人格魅力,赢得了诸多合作者的尊重与信心,从而心悦诚服地相互合作。就此而论,在乐界、学界圈内,也是一种不多的存在。
结语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等方式来获得满足感;有人从信仰和精神层面寻找人生的意义,通过宗教、哲学或内心的探索来获得指引和心灵的慰藉。还有些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成长和自我实现, 不断挑战自我,挖掘潜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陈兴华对这段话非常认
同,因为他愿意做这样的人。
陈兴华除了在筑牢二胡教学体系方面有所建树, 在民族乐器的创新研发上也硕果累累。他觉得他没有虚度光阴,他的人生之路虽然曲折,却也写满了无悔与荣耀…
2024 年《乐器》第八期